4月25日,为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促进教学经验交流,国际教育学院开展了第五届“优师助航”教学观摩活动。活动邀请郭文娟、张伟静两位老师主讲,教育学部副部长路书红教授受邀现场指导。国际教育学院院长马茂祥,副院长王其和、郑翠,以及部分教师参加观摩和研讨。

郭文娟老师讲授的课程是面向短期语言班国际学生的“理解当代中国”中级汉语听说课。她以“京沪高铁助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主题,充分展现了语言教学与当代中国发展相结合的创新实践。首先以2011年开通的京沪高铁为视听理解环节的切入点,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这条中国客流量最大、最繁忙高铁线路的重要性。借助“你在中国坐过高铁吗?”“从北京到上海坐高铁最快需要多久?”等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达欲望。课堂还设置了讨论与数字匹配环节,在“京沪高铁被称为高铁标杆”的讨论环节中,来自越南的一位同学从自身乘坐经历谈到“复兴号列车的舒适与先进”,另一位同学则结合自己国家的高铁比较了两国高铁速度之间的差异,“速度快、服务品质高、环境舒适”是大家的一致看法,数字匹配活动中,涵盖设计时速、贯穿省市、发送旅客数量等内容,有效锻炼了学生对信息的理解和整合能力。

张伟静老师以高级汉语写作中的“照应”为主题进行授课。她以自己的童年趣事以及经典动画片作为导入,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张老师通过对课文进行缩写举例,让学生们直观地感受到照应手法在文章结构和内容连贯上的重要作用。通过课文讲解详细展示了如何通过前后呼应的方式,使文章的情节更加紧凑,主题更加突出。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照应手法,张老师采用关键词概括的方法,让学生们从课文中提炼出每段的关键词,并通过这些关键词构建文章的脉络。在课堂互动环节,学生们积极参与,踊跃发言,与张老师进行了良好的互动,他们纷纷表示,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对照应这一写作手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今后的写作中也能够更加熟练地运用。

在交流研讨环节,路书红副部长对两位老师的示范课进行了深入点评,她充分肯定了两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创新之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路教授从教育学的专业角度出发,对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组织以及教学评价的实施等方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宝贵建议。
此次教学观摩活动为国际教育学院的教师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和交流机会。通过观摩优秀教师的示范课以及与专家和同行的深入交流,教师们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都获得了新的启发和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