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音乐学院成功举办“优师助航”教学观摩活动

编辑: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时间:2025/05/08 浏览量:

4月29日上午,音乐学院于千佛山校区田家炳楼4310教室举行“优师助航”教学观摩活动,观摩课程为陈欣教授主讲的中国音乐史。学院副院长高志毅、刘红梅、学校督导组成员陈红岩、理论教学部主任刘冬云、副主任栾家以及部分青年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活动分课堂观摩和课后教学研讨两个环节。

陈欣老师主讲的中国音乐史课程深度融合了音乐理论与文化实践,以隋唐的音乐为教学单元,运用混合式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与艺术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兼具民族文化知识学习能力、文化理解力和师范教育能力。课程运用了欣赏-实践-合作式的教学模式,注重思政融合、美育浸润,依托教师建设的多媒体资源库,指导学生项目式学习,提倡小组合作艺术作品表演,打造身临其境的沉浸式学习场域,引导学生在隋唐音乐历史脉络梳理、文化现象探究中实现深度学习。


课堂中,陈老师首先用“说出你所熟知的隋唐著名人物”的问题引出此次授课内容的背景,结合以隋唐时期为背景的影视剧作品《西游记》当中的主题曲旋律,运用了声势律动法与学生进行互动,帮助学生了解隋唐乐谱,增添课堂趣味性。随后解说“一带一路”对隋唐音乐的影响,阐释隋唐音乐百花齐放的原因。课程中加入了对唐代经典作品《秦王破阵乐》与胡旋舞的介绍,带领学生深度探究唐代音乐文化的多元魅力与传承脉络。在《秦王破阵乐》赏析环节,课程聚焦器乐,展示了编钟、笙、琵琶等中国传统乐器,至今仍保留着唐代形制,学生直观地感受唐代乐器古朴雄浑的风貌与独特音色,体会千年乐器承载的厚重历史。胡旋舞赏析环节,课程将音乐与舞蹈深度结合,剖析其在唐代大曲中的重要地位,彰显唐代音乐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与融合,激发了学生对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探索热情。

课程的亮点在于音乐理论知识的艺术实践转化环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开展音乐史小剧场创编活动,强化学生的知识转化与实践能力。在陈欣老师的协助与指导下,学生依次结合乐器、舞蹈与声乐上台进行展示,有效促进了学生对中国音乐文化的创新性传承。课程以立德树人为基准,将内容设计、活动组织、过程性评价与成果验收有机衔接,形成“目标—实施—反馈—优化”的完整育人闭环。


最后,在座的几位教师纷纷对此次授课活动进行了感悟总结。刘冬云老师表示,她对中国音乐史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深切感受到中国音乐文化深厚的历史底蕴,每一个历史时期的音乐,都是民族精神和文化传承的载体。陈红岩老师表示,每个优秀课的环节都在此次课堂中体现了,当今音乐课堂存在着理论课与实践课脱节、教学与科研难以结合的问题,因此作为教育者应当向陈欣老师学习与借鉴,师范生的技术和理论是不能分离的。

栾家老师认为,中国音乐史文化渊远流长,通过此次课堂观摩活动,增强了其文化认同感,另外他还提出“思考”对于学习研究的重要性。左子涵老师表示,课程中加入了隋唐舞蹈赏析的环节,舞蹈随音乐的节奏和音色而变换动作,音乐学科和舞蹈学科是“不分家”的。老师们均认为,作为师范生,应当在此次课堂中学会“如何学、如何用、如何教”,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以更加饱满的热情迎接新的知识。

本次“优师助航”活动为音乐教师提供了交流学习机会。与会教师围绕中国音乐史的发展展开深入探讨,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为研究中国音乐史提供了更广阔的视角,打破教学过程中单一教学方法的壁垒,对推动中国音乐史研究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未来,学院将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推动中国音乐文化在教学过程当中的创新性发展,期待在学院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能够取得更多突破性的成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