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外国语学院成功举办第五届“优师助航” 第二场教学观摩活动

编辑: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时间:2025/04/25 浏览量:

4月23日上午,外国语学院于长清湖校区文渊楼B区232教室举行第五届“优师助航”第二场教学观摩活动。学院党委书记王松、副院长张媛、校级督导员王金娥教授、院级督导员蒋斌副教授、入职五年内的教师及部分骨干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此次活动首先由王秀香老师进行现场授课,然后进行教学研讨。

王秀香老师的综合英语(2)课程以OBE教学理念引领,注重整合英语专业学生的跨学科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跨文化能力、知识创新力等,培养全球文化视野、人文品格与科学素养;课程运用”混合式深度学习圈"(BDLCs)创新教法,通过线上慕课落地任务驱动式教学,不断激发学生在发现问题、反思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深度思考,通过线下翻转课堂进行语言综合能力训练、师范技能实训等;课程的课堂教学内容、活动设计、评价与效果与教学目标形成良好闭环。

教学研讨活动在文渊楼A413进行,由张媛副院长主持。首先她肯定了王秀香老师的教学成果,指出其多次在教学竞赛中获奖,并主持了省级教改重点项目,在本次授课中充分展现了过硬的教学实力和专业素养,值得教师们学习借鉴。

而后,王秀香老师阐述了其教学设计理念。她以教改与教学创新为框架,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混合式深度学习圈",同时她总结提出以下四点:一是采用阶梯式教材设计,构建线上线下结合,已知衔接未知的系统化知识体系;二是实施任务驱动教学,使学习环节自然连贯;三是合理运用AI技术辅助教学;四是强化课堂互动,培养批判性思维。她强调,教学创新的核心在于信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注重实践应用与思维培养。

几位教师分享了观课感悟。张申华老师表示,王秀香老师的课程设计“以线串点、铺点成面”,内容充实且系统性强,展现了成熟教师“有厚度”的教学方法。徐倩倩老师表示王秀香老师的课堂富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认为其背后需要丰富的知识储备支撑,同时提出创新评价体系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赵峰老师认为王秀香老师的课堂学生参与度高,其阶梯式教材设计有效缓解了学生词汇量不足的问题,为深度讨论搭建了合理路径。老师们均表示,将把学习所得转化为实践动力,不断提升教学能力。

孙守峰老师和刘焱老师也分别从不同角度分享了自己的感想。孙守峰从跨文化教学视角指出,王秀香老师的课堂突破了传统语言教学偏重工具性的局限,在扎实培养语言技能的同时,创新性地融入了审美教育、批判性思维培养等元素,实现了语言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协同发展。刘焱老师评价王秀香老师的课程为英语教学改革3.0版的典范,充分体现了教师持续精进的专业精神。该课程创新性地融合跨学科、跨文化内容,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框架引导学生易语言服务实践,既提升了学生的语言分析能力和审美素养,又实现了深度参与和多元成长的教学目标。

校级督导王金娥教授总结指出,王秀香老师的课堂以明确的教学目标为导向,采用任务驱动和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有效结合了语言训练与思维培养;同时课堂节奏把握得当,既体现教师对学情的精准把握,又自然融入美育和思政元素,实现了语言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协同发展。最后她建议未来教师要进一步优化分层互动机制,在保持教学深度的同时提升学生参与度。

学院教学督导组组长蒋斌老师肯定了课程设计框架的高起点和新理念,同时她针对AI赋能教学的实践边界提出探讨,指出AI生成内容虽提升效率,但存在情感温度与艺术美感的局限性,需教师通过人文引导平衡技术工具与教育温度的关系。

本次研讨会为外语教师搭建了交流平台。与会教师围绕教学设计、技术应用等展开研讨,分享经验并探讨共性教学问题,为优化语言教学提供了新思路。未来学院将持续推进教学改革创新,定期开展教研活动,进一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教学质量提升。


Baidu
map